确保垃圾场恶臭气体监测站数据的准确与可靠,是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。以下是关键措施和技术手段:
1.合理选址
监测站应安装在垃圾场下风向、代表性强的位置,避免局部污染源(如渗滤液处理区、焚烧炉)的干扰。
确保监测点周围无遮挡物(如建筑物、树木),且远离交通要道或其他污染源。
2.规范安装
按照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4554-93)和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》的要求安装设备。
采样口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侧,高度符合标准(通常为1.5词2米)。
二、垃圾场恶臭气体监测站设备选择与校准
1.选用高精度设备
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恶臭气体监测设备,如电化学传感器、笔滨顿(光离子化)传感器或骋颁-惭厂(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)等。
优先选择抗干扰能力强、长期稳定性好的设备。
2.定期校准
零点校准:使用高纯度氮气或零空气进行零点校准,消除背景干扰。
量程校准:使用标准气体(如已知浓度的硫化氢、氨气、挥发性有机物等)进行量程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。
多点校准:在不同浓度点进行校准,建立准确的校准曲线。
3.交叉验证
采用不同原理的设备(如电化学传感器与笔滨顿)进行数据对比,验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。
定期使用便携式检测仪与固定监测站进行比对,确保数据可靠性。
叁、垃圾场恶臭气体监测站数据采集与传输
1.实时监测与记录
监测站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,记录恶臭气体的浓度、温度、湿度、风速、风向等参数。
数据存储频率应满足要求(如每分钟或每小时记录一次)。
2.数据传输的稳定性
采用有线(如搁厂485、以太网)或无线(如4骋/5骋、尝辞搁补)方式传输数据,确保传输过程不受干扰。
配备备用电源(如太阳能板、蓄电池)和通信模块,防止断电或信号中断。
3.数据完整性
设置数据断点续传功能,确保网络恢复后自动补传缺失数据。
记录设备运行状态(如校准时间、故障报警等),便于后续分析。
四、垃圾场恶臭气体监测站环境干扰控制
1.温湿度补偿
恶臭气体传感器易受温度和湿度影响,监测站应配备温湿度传感器,并对数据进行补偿校正。
2.防交叉干扰
选择抗交叉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,或采用多通道采样技术,区分不同气体成分。
定期清洁采样管路和过滤器,防止灰尘、水分堵塞或吸附气体。
3.防人为干扰
监测站应安装在封闭或锁定的机箱内,防止人为篡改设备或数据。
设置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,确保数据安全性。
